本届欧锦赛是门线裁判的每一次亮相,很可能也是最后一次。被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作为重要举措引进的门线裁判还没等露脸,就在英格兰与乌克兰的比赛里丢了个大人。事实证明,门线裁判的出现除了可以让裁判组可以在受到攻击时人手更充足外,完全配不上他们每场1000欧元的薪水。

按照普拉蒂尼的设想,门线裁判的职责有两个,一是负责判断球是否越过了球门线;二是发现禁区内的犯规提醒主裁判。小组赛结束,基本可以宣布,上述两个职责门线裁判都没有完成。
小组赛葡萄牙与德国的比赛里,佩佩那脚门线反弹球一度被当作了门线裁判存在有必要的重要证据,但那样射门即使在门线裁判不存在的时候,被误判的可能性也非常小。然后就到了乌克兰与英格兰这场比赛,乌克兰的那记射门明显越过了球门线,在电视转播的镜头里你甚至可以看到门线裁判的脑袋,但这依然没能阻止他做出错误的判罚。同样,荷兰与丹麦、波兰与希腊等多场比赛里,都出现了禁区里故意手球的局面,门线裁判同样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。普拉蒂尼赛前的设想基本完全落空。
相信引进门线裁判更有效的理由是基于门线裁判更好的位置,但人们忽略了一点,位置并不是导致错判的真正理由。比如说1986年的上帝之手,还有1990年马拉多纳对前苏联的那个门线手球,裁判员的位置并不差,但依然做出了错误的判罚。是人就会犯错误,门线裁判也是人,即使他们的位置再好,也会犯错误,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事实。
可以预见的是,在经历了这次欧锦赛的表现之后,门线裁判很难继续在大赛当中被普及。虽然门线裁判不成功,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尝试不应该进行。在足球的历史上,大家总是进行过规则上的尝试,并不是每一个尝试都可以成功。比如过去的20年里,我们尝试过金球制,尝试过银球制,最终还是回到了加时赛的老路。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尝试,我们不会发现哪些是合理的,哪些是不合理的。
可以想见的是,门线裁判不灵之后,关于启动门线技术的呼声会再度响起,而且会格外响亮。但门线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吗?人会有失误,机器则会有误差,这同样是不可改变的事实。如果机器失灵、或者出现误差,那种感觉会比来自裁判的误判更差,在一种稳定而可靠的技术出现之前,还不如相信裁判。
也有人会提出如网球的挑战鹰眼、如NBA的电视重放,对于足球来说,最大的难点不在于技术,而在于这将破坏足球运动本身的魅力。过去的20多年里,所有成功的足球规则改变,比如说禁止门将手接回传球、修改越位规则,都是冲着一个目标,让足球比赛更流畅、更好看。而无论是挑战鹰眼还是电视重放,都将让足球比赛变得更加割裂。
回到错判的这个问题上,你真的认为一次错判对于球队那么重要吗?看看英格兰队的例子,1966、2010、2012,他们经历了大赛里的三次门线错判,哦,如果算上1986年的上帝之手,那是4次。吃了两次亏,占了两次便宜,正应了那句话:“出来混,总要还的。”
我始终认为错判也是足球运动的一部分,那些每每在错判出现之后表现得痛心疾首、义愤填膺的人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,你看的是足球而不是网球或者其他一项运动,既然选择了这项运动,就要试着接受一切。
|